實用檢驗醫(yī)師投稿要求
2024-11-9 10:30:00
1 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項
1.1 來稿應具有創(chuàng)新性、科學性、導向性和實用性,重點說明一個或幾個問題,有理論創(chuàng)新或實際意義。要求資料真實、可靠無誤,論點明確,結構嚴謹,文字精練,語句通順,層次清楚,引用的資料應給出文獻依據。
1.2 當研究對象為人時,作者應說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負責人體試驗委員會(單位、地區(qū)或國家的)所制定的倫理學標準,并提供該委員會的批準文件即倫理審查報告(批準文號著錄于論文中),以及受試對象或其親屬的知情同意書。必要時要通過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認可的臨床研究注冊中心注冊,并取得同意,注冊號要著錄于正文中。動物實驗及體外實驗報告也需經過單位倫理委員會審批。
1.3 論文所涉及的課題若取得國家或省市級以上基金資助或屬于攻關項目時,應附基金證書復印件。如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9637050);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863 計劃)項目(102-10-02-03)等。
1.4 來稿須附由全體作者親筆簽署(不能代簽)的《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系列雜志論文投送介紹信及授權書》,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署名需由全體成員親筆簽名,具有法人資格的組織署名,由法人單位蓋公章。投稿推薦信應有所有單位對稿件的審查意見,論文授權書應有不涉及保密、署名無爭議等項聲明,如涉及保密問題,需附有關部門審查同意發(fā)表的證明。來稿須提供由全體作者親筆簽署的 《作者利益沖突公開聲明》,說明論文是否存在利益沖突。使用公開數據庫的數據進行分析評價需取得相應資質和數據庫許可,并提供證明。投稿介紹信及論文授權書模板由編輯部投稿回執(zhí)提供。
1.5 投稿方式:稿件電子版發(fā)送至本刊投稿郵箱(Email:cccm@em120.com)或通過投稿系統(tǒng)(網址:http://www.cjocp.com)投稿,同時郵寄紙稿 2 份及相關證明材料。為加快稿件處理速度,投稿時務必提供能完成稿件修改作者的電子郵箱和電話號碼(手機號碼)。本刊收稿后的一切處理結果首先以郵件形式通知,留有手機號碼者同時發(fā)“E 信通”短信通知。
1.6 作者在接到收稿回執(zhí)后滿 3 個月若未接到稿件處理通知,表明稿件仍在審閱中,查詢稿件請用郵件形式發(fā)至本刊郵箱cccm@em120.com,答復仍通過郵件回復。在接到收稿回執(zhí)后 8 個月內未接到稿件錄用通知者視為不刊用稿,作者可自行處理,本刊一律不退稿。為保證學術研究的嚴肅性,尊重編審工作者的勞動,嚴禁一稿多投。作者若欲投他刊,請先與本刊編輯部聯(lián)系。一旦發(fā)現(xiàn)一稿多投,將立即退稿;如發(fā)表后發(fā)現(xiàn)系一稿多用,本刊將刊登該文為重復發(fā)表的聲明,并拒絕其以第一作者身份的任何來稿。
1.7 來稿一律文責自負。根據《著作權法》,本刊對決定刊用的稿件可進行文字修改和刪節(jié),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并核準。修改稿逾 2 個月不返回本刊編輯部者,視為作者自動撤稿。
1.8 來稿決定刊用后,按論文授權書,論文的專有使用權歸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所有。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有權以電子期刊、光盤版、網絡版等其他方式出版刊登該論文。未經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書面許可,該論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轉載他處。
1.9 稿件通過同行評議和專家審稿并決定刊用后,作者需按通知數額交付發(fā)表服務費,要求刊印彩圖者需另付彩圖印制工本費,發(fā)表服務費和彩圖印制工本費可由作者單位從課題基金、科研經費或其他費用中支付。稿件刊登后向第一作者贈送當期雜志 2 冊,通信作者 1 冊。
1.10 紙稿和相關證明請寄:天津市和平區(qū)睦南道 122 號《實用檢驗醫(yī)師雜志》編輯部(郵政編碼 300050)。請勿寄給個人,并請注明作者或聯(lián)系人的詳細通訊地址、聯(lián)系電話及郵箱。
2 論文撰稿要求
2.1 題名 :力求簡明、醒目,準確地反映文章主題。除公知公用者外,盡量不用外文縮略語。中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 20 個漢字,英文題名不宜超過 10 個實詞。中、英文題名含義應一致。遇有副標題時,字數可適當增加。
2.2 作者署名 :所有作者姓名寫在題名下,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作更改,作者署名有爭議或投稿后申請變更作者順序者,需附全部作者親筆簽名的作者貢獻說明,并加蓋所有作者單位的公章。作者單位置于題名和作者姓名下一行,作者單位需著錄全稱并具體到科室,如作者為同一機構的不同科室,要全部著錄,不做縮略處理。作者單位名稱不能體現(xiàn)所在地者,在郵政編碼前給出單位所在地。通信作者在作者單位下另起一行著錄,注明其電子郵箱。作者應具備的條件為 : ① 參與選題和設計,或參與資料的分析和解釋者 ; ② 起草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容者 ; ③ 能按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對學術問題進行答辯,并最終同意該文發(fā)表者 ; ④ 除負責本人的研究貢獻外,同意對研究工作的誠信問題負責。作者中若有外籍作者,應附其本人同意的書面材料,并應用其本國文字和中文同時注明其通信地址,地名以國家公布的地圖上的英文名為準。集體署名的論文必須明確對該文負責的關鍵人物,以通信作者的形式將其姓名、工作單位、郵政編碼和電子郵箱注于題名下。整理者姓名列于文末 ;協(xié)作組成員在文后、參考文獻前一一列出。雖對本文有貢獻,但不具備作者條件者,在文后、參考文獻前志謝。除指南、共識或集體署名的文章可以列多名通信作者外,其余文章只列 1 名通信作者,有關該論文的一切事宜均與通信作者聯(lián)系。本刊對作者署名不標注論文的“同等貢獻”;資料來自不同單位的多中心研究、合作項目等,可標注“同等貢獻”,也可按照不同單位標注多個“通信作者”。
2.3 摘要 :除消息類文章外,所有類型論文在正文前應有內容、格式相同的中、英文摘要。論著、臨床經驗類文章采用結構式摘要,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應給出主要數據和統(tǒng)計值)及結論(Conclusions)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指南、共識、述評、專家論壇、發(fā)明與專利、臨床病例、綜述類文章可采用指示性摘要。摘要采用第三人稱撰寫,不用“本文”等主語。英文摘要前需列出英文題名,全部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姓和名均首字母大寫,雙字名中間不加連字符),全部作者工作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名、郵政編碼和國名。通信作者在單位名稱后應另起一行,以“Corresponding author”字樣開頭,注明其電子郵箱。
示例 :
Safety criteria for early goal-oriented rehabilition exercis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 a systematic review
Ding Nannan, Yao Li, Zhang Zhigang, Yang Liping, Jiang Lingjie, Jiang Biantong, Wu Yuchen, Zhang Caiyun, Tian Jinhui
Department of Intensive Care Unit, the First Hospit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Gansu, China (Ding NN, Yao L, Zhang ZG, Yang LP, Jiang LJ, Jiang BT, Wu YC); Department of Nursing, the First Hospit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Gansu, China (Zhang CY);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enter,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Gansu, China (Tian JH)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Zhigang, Email: zzg3444@163.com
2.4 關鍵詞:所投稿件均需標引 3~8 個關鍵詞,并盡量使用美國國立醫(yī)學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 Index Medicus 中醫(yī)學主題詞表(MeSH)內所列的詞。如果尚無相應的詞,處理辦法為 : ① 選用直接相關的幾個主題詞進行組配 ;② 根據樹狀結構表選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題詞 ;③ 必要時,可采用習用的自由詞并排列于最后。關鍵詞中不能用縮寫,如“HBsAg”應標引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2.5 基金項目 :采用雙語著錄,分別置于中、英文摘要關鍵詞下方。
示例 :
基金項目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 計劃)項目(2013CB53200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271269) Fund program: National Key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973 Program) (2013CB532002);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Foundation of China (30271269)
2.6 研究設計 :調查設計應交代是前瞻性、回顧性還是橫斷面調查研究 ;試驗設計應交代具體的設計類型,如屬于自身配對設計、成組設計、交叉設計、析因設計或正交設計等 ;臨床試驗設計應交代屬于第幾期臨床試驗,采用了何種盲法措施,受試對象的納入、排除和剔除標準等,并提供臨床試驗注冊機構的名稱和注冊號。臨床試驗注冊號應是從 WHO 認證的一級臨床試驗注冊中心獲得的全球唯一的注冊號。臨床試驗注冊號排印在基金項目下方,以“臨床試驗注冊”(Trial Registration)為標題(字體、字號與摘要的其他小標題相同),寫出注冊機構名稱和注冊號。前瞻性臨床試驗研究的論著摘要應含有CONSORT 聲明(Consd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http://www.consort-statement.org/home)列出的基本要素。應交代如何控制重要的非試驗因素的干擾和影響。
2.7 統(tǒng)計學方法:盡可能詳細描述,補充有關統(tǒng)計研究設計、資料的表達與描述、統(tǒng)計分析方法的選擇、統(tǒng)計結果的解釋和表達等要求。應寫明所用統(tǒng)計分析方法的具體名稱(如成組設計資料的 t 檢驗、兩因素析因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統(tǒng)計量的具體值(如 t=3.45),并盡可能給出具體的 P 值(如 P=0.023);當涉及總體參數時,在給出顯著性檢驗結果的同時,還應給出 95% 可信區(qū)間。對于服從偏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應采用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或四分位數)〔M(QR)或 M(QL,QU)〕方式表達,不應采用均數 ± 標準差(x±s)方式表達。對于定量或定性資料,應根據所采用的設計類型、資料所具備的條件和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前者不應盲目套用 t 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后者不應盲目套用χ2 檢驗。要避免用直線回歸方程描述有明顯曲線變化趨勢的資料。不宜用相關分析說明兩種檢測方法之間吻合程度的高低。對于多因素、多指標資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礎上,盡可能運用多元統(tǒng)計分析方法,以便對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標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釋。使用相對數時,分母不宜小于 20 ;要注意區(qū)分百分率與百分比的不同。統(tǒng)計學符號按GB/T 3358.1-2009《統(tǒng)計學詞匯及符號 第 1 部分 :一般統(tǒng)計術語與用于概率的術語》的有關規(guī)定書寫,一律用斜體。
2.8 醫(yī)學名詞 :醫(yī)學名詞應使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名詞。尚未通過審定的學科名詞,可選用最新版《醫(yī)學主題詞表(MeSH)》《醫(y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中醫(yī)藥主題詞表》中的主題詞。對沒有通用譯名的名詞術語,于文內第一次出現(xiàn)時應注明原詞。中西藥名以最新版本《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和《中國藥品通用名稱》 (均由中國藥典委員會編寫)為準。英文藥物名稱則采用國際非專利藥名。在題名及正文中,藥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確需使用商品名時應先注明其通用名稱。中醫(yī)名詞術語按 GB/T 16751.1/3-1997《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疾病部分 / 治法部分》、GB/T 16751.2-2021《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 第 2 部分 :證候》和 GB/T 20348-2006《中醫(yī)基礎理論術語》執(zhí)行 ;腧穴名稱與部位名詞術語按 GB/T 12346-2021《經穴名稱與定位》和 GB/T 13734-2008《耳穴名稱與定位》執(zhí)行。中藥應采用正名,藥典未收錄者應附注拉丁文名稱。冠以外國人名的體征、病名、試驗、綜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譯名,但人名后不加“氏”(單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桿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例如 :Babinski 征,可以寫成巴賓斯基征,不得寫成 Babinski's 征,也不寫成巴賓斯基氏征。
2.9 圖表 :每幅圖、表應有簡明準確的題目。說明性文字應置于圖表下方,并需注明圖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本刊采用三橫線表,如遇有合計和統(tǒng)計學處理時(如 t 值、P 值等),在其上加一條分界橫線。要合理安排表的縱、橫標目,并將數據的含義表達清楚 ;表內數據要求同一指標保留的小數位數相同,一般比可準確測量的精度多一位。圖不宜過大,最大寬度半欄灰度圖或彩圖為 7.5 cm,半欄線條圖為 7 cm(高與寬的比例應掌握在 5 :7 左右),通欄圖為 16.5 cm。以計算機制圖時作者應提供原始圖片(eps、pdf 格式)。圖的類型應與資料性質匹配,并使數軸上刻度值的標法符合數學原則,線圖坐標刻度應均勻。照片圖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圖像分辨率在 300 dpi 或以上,總像素在 150 萬像素或以上。請不要將圖中需標注的符號(包括箭頭)標在原始圖片文件上,以免影響圖片制版。每幅圖的文件名應注明圖號、組別及指標名稱。若刊用人像,應征得本人的書面同意,或遮蓋其能被辨認出系何人的部分。大體標本照片在圖內應有尺度標記,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森林圖另附 word 文檔,重點標目詞宜用中文表述。引用已發(fā)表的圖須注明出處,并附版權所有者同意使用該圖的書面材料。
2.10 計量單位:執(zhí)行 GB 3100-1993 《國際單位制及其應用》 及 GB/T 3101/3102 《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一般原則 / (所有部分)量和單位》的有關規(guī)定,具體執(zhí)行可參照中華醫(yī)學會雜志社編寫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yī)學上的應用》第 3 版(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2001 年出版)。量的名稱應根據 GB/T 3102.8-1993 《物理化學和分子物理學的量和單位》規(guī)定使用,如分子量應為相對分子質量。計量單位使用正體。注意單位名稱與單位符號不可混用,如 :ng·kg-1·天 -1 應改為 ng·kg-1·d-1 ;組合單位符號中表示相除的斜線多于 1 條時應采用負數冪的形式表示,如 :ng/kg/min 應采用 ng·kg-1·min-1 的形式 ;組合單位中斜線和負數冪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 ng/kg·min-1 的形式。量的符號一律采用斜體字,如體積的符號 V 應為斜體。血壓及人體壓力計量單位使用毫米汞柱(mmHg),在文中第一次出現(xiàn)時須注明 mmHg 與 kPa 的換算系數。
2.11 文字: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2000-10-31)》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2010 年 12 月 24 日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以及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1992 年發(fā)布的《出版物漢字使用管理規(guī)定》、1986 年 10 月重新發(fā)布的《簡化字總表》和 1988 年 3 月發(fā)布的《現(xiàn)代漢語通用字表》執(zhí)行。
2.12 數字 :執(zhí)行 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guī)定。
2.13 縮略語:文章題名一般不用縮略語。在摘要及正文中首次出現(xiàn)縮略語時應給出其中文全稱,正文中還應給出英文全稱。
2.14 志謝 :置于正文后、參考文獻前。用于對參與部分工作、提供技術性幫助、提供工作方便、給予指導但尚未達到作者資格者,以及提供資助的團體或個人應表示感謝。文字力求簡練,評價得當,并應征求被志謝者本人的同意。
2.15 利益沖突和作者貢獻聲明 :利益沖突信息應為稿件的一部分,有或無利益沖突均需在文章中報告。聲明的內容應包括以下重要信息,如學術紛爭和作者知情、資金、個人經濟利益、工作。“利益沖突”“作者貢獻聲明”著錄于正文末、參考文獻前。
2.16 參考文獻著錄格式:按 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執(zhí)行,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并將序號排列于文后。內部刊物、未發(fā)表資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發(fā)表資料)、個人通信等請勿作為文獻引用,確需引用時,可將其在正文相應處注明。日文漢字請按日文規(guī)定書寫,勿與我國漢字及簡化字混淆。同一文獻作者不超過 3 人全部著錄 ;超過 3 人可以只著錄前 3 人,后依文種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國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縮寫形式,縮寫名后不加縮寫點。不同作者姓名之間用“,”隔開,不用“和”“and”等連詞。題名后標注文獻類型標志,文獻類型和電子資源載體標志代碼參照 GB/T 3792-2021《信息與文獻 資源描述》。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可以采用國際醫(y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推薦的 NLM' s Citing Medicine(http://www.ncbi.nlm.nih.gov/books/NBK7256)中的格式 ;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條參考文獻均須著錄起止頁碼,對有 DOI 編號的文章必須著錄 DOI,列于末尾。參考文獻必須由作者與其原文核對并無誤。
示例 :
王錦萍 , 王軍 , 梁連輝 , 等 . 營養(yǎng)肉湯培養(yǎng)法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并發(fā)感染患者其他病原菌培養(yǎng)中的應用 [J]. 實用檢驗醫(yī)師雜志 , 2021, 13 (4): 201-204. DOI: 10.3969/j.issn.1674-7151.2021.04.003.